石碇 皇帝殿2010.3.5
依石碇鄉公所官網描述:
皇帝殿位於石碇鄉,由於山區之地質年代尚屬幼年期,故多懸崖深壑、尖石插天等特殊景觀,其中永定石霸尖直指石碇,直線距離就有4公里長,是難得的岩場。東峰標高59
3公尺 ,西峰56 0公尺 ,天王峰(中峰)56 2公尺 ,天王峰剛好位於這條脊稜的中間位置。本區山勢雖都不高但北向
視野極佳,在晴天之時朝北可以望見四分仔尾山;朝西北更可遠望七星山及磺嘴山。
不過對於皇帝殿名稱之由來,官網的描述可能並不正確。以下是官網描述:
皇帝殿名稱之由來乃得自於稜線下方的天王廟,而「皇帝殿」即為天王廟之別稱。整體而言這整條稜脊幾乎都由巨大的岩塊構成,其稜頂之瘦狹有如刀削
斧劈,並有多處巨岩裸露寸草不生。登臨其上有如憑空御虛,兩邊毫無可供攀援之物,真可謂驚險刺激。更有多處稜脊之狹僅容單人通行,有人甚至不敢直立而行,以臀當足,騎在稜線上慢慢施展「乾坤大挪移」之絕招,往往造成大塞車,整條稜線上都是人在排排「騎」,從山下望之有如整排螞蟻緩緩蠕動,所以才有「螞蟻過門檻」之謔語來形容之!
網友也多引用官網資料,稱皇帝殿名稱之由來乃得自於稜線下方的天王廟,而「皇帝殿」即為天王廟之別稱。但天王廟始建於民國59年(1970年);而皇帝殿之名更早於1970年。以此推斷,顯然上述說法有誤。
根據天王廟聯絡處的資料稱:台灣南部民間相傳的鴨母王
朱一貴,生於清朝嘉慶年間。他幼年時家貧如洗,以替人看鴨群為生計。在看顧時,鴨群會依其口令排陣,當地的人無不稱奇。後來,一位算命先生發現他與凡人不同面貌,再詳觀,眉清目秀,貴氣逼人。之後便扶持他起義反清,造成歷史上有名的朱一貴之亂。今台南市府前路的高等法院院長官邸,就是他建造皇帝殿稱帝的舊址,亂事被平定後,民間傳說朱一貴逃到石碇山區,更傳說有人在石碇山中,撿到一把寶劍,是朱的隨身寶物,從此,當地人便稱此山為皇帝殿。姑且不論傳說之真假,單就就年代來說,朱一貴之亂約在西元1721年,其可信度較高。
皇帝殿的山徑頗陡但路程不長,除岩稜外多在樹林之中,就算是炎炎夏日亦無日照之苦,加上精彩的稜線,每逢假日總是遊人如織,甚早即成為臺北縣境內的熱門郊山之一。近年來為了登山者的安全及方便,山區已開闢為「皇帝殿風景區」,各項公共設施多有建設,除了山下道路拓寬之外,登山口亦設有停車場及公廁,而原本的登山小徑也大部份都改鋪為花崗岩步道,致於部分的危險路段也都加上鐵鍊繩索以確保安全。
2004年和老婆登稜時,
岩稜頂的繩索扶手只有一小段,部分危險路段,老婆還是騎在稜線上慢慢施展「乾坤大挪移」之絕招。現在則多已加上繩索扶手。刺激度略減,但也增加了安全度!不知是憂是喜!
皇帝殿稜線有許多登山口,我門選擇由106乙縣道玉旨堂(666公車皇帝殿站)進入,於車道末端西峰登山口起登,經天王廟上岩稜,過天王峰,抵東峰後折回,採大O型路線下至停車處。上回和老婆上來,因剛下過雨,有些濕滑,只走最小的O型路線。
西峰登山口↓
往天王寺途中遠望岩稜↓
東峰叉就在天王寺下方不遠處↓
天王寺到了↓
繼續上攻↓
鞍部↓攀繩上岩稜往東峰,左有山徑接西峰。
岩稜上視野佳↓
有樹蔭的稜線↓
這一段還未設扶手,保有原味↓
上去不遠就是天王峰↓右邊還有一條比較好走↓
天王峰↓
東峰↓
下往停車場↓
回到東峰登山口↓右上幾步路就是停車場與西峰登山口↓
東峰登山口↓
行程時間(不含休息):
西峰登山口→(16分)東峰叉路→(5分)天王廟→(12分)鞍部→(60分)天王峰
→(47分)東峰→(10分)停車場叉路→(48分)東峰登山口
西峰登山口的示意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