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金字碑古道、三貂嶺山2010.8.11

金字碑古道、三貂嶺山2010.8.11

清嘉慶2年台灣知府楊廷理開闢淡蘭古道,路線自基隆暖暖、四腳亭越過三貂嶺,再經過雙溪、草嶺進入宜蘭,這是當時台北、宜蘭間的陸上通路,台灣總兵劉明燈,由這條路進入宜蘭,並於三貂嶺岩壁上題文,並於字上貼上金箔,自古以來便稱為金字碑,因此有人稱本段路徑為金字碑古道,與通過草嶺段的「草嶺古道」同為北台灣著名的觀光訪古步道。這是瑞方鎮公所網站對金字碑古道的簡介。
因種種因素,金字碑古道知名度不若草嶺古道。整條淡蘭古道兩個重要鞍部就在金字碑古道探幽亭與草嶺古道鞍部。也是淡蘭古道最險峻的兩段,其餘因多位於較平緩的谷地、海濱,早已因開發而不復存在。這不知道有沒有符合莊子的“無用之用”。
10點多才從家裡出發,過員山仔分洪道後,注意路標,在猴硐國小岔路就有金字碑古道指示。
  古道入口↓                                              
1056由淡蘭橋跨越大粗坑溪進入步道起登,(不過橋往左為大粗坑古道),步道經整修為水泥階梯觀光步道,一路緩上,約5分鐘,右側岔路為原始山徑,有藍天隊指示牌往後凹古道與猴硐車站,藍天隊九十一年圖解裡並沒有這條路線,應該是近幾年才發現的吧!自猴硐車站,若走這條岔路接來,大概就可避開單調的柏油路了。
   古道階梯↓
    後凹古道岔路↓ ↓
 
踏著階梯繼續向上,古道都在林蔭中,偶有徐風,倒也舒服,1112來到一處休息平台,沒有展望,步道急灣改向,繼續向上。
   在休息平台看古道急彎↓
1122右側原始岔路往後凹、猴硐神社、北27猴牡公路。

沿路上來,林相頗佳,大概和鞍部的那塊奉憲示禁碑有關連!
查閱猴硐文史相關網站記載碑文內容,大意為禁止砍伐古道兩側三丈以內的樹木。
1134看到左側石壁上的金字碑,篆刻金字碑文清晰可見,倒是精刻的邊框,長了青苔顯得模糊。此碑立於清同治6(西元1867),由當時的台灣總兵劉明燈在巡察三貂嶺時,因有感於山路艱險難行,因而刻碑抒懷,讚嘆這裡的險峻地勢。金字碑位於古道面南的山壁上,詩句塗以金箔,碑身雖已殘舊、底座稍有腐朽,但整體典雅可觀,因此當地鄉民就稱其為「金字碑」或「金字牌」,今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資料來自瑞芳鎮公所網頁)
   金字碑↓↓

欣賞石碑後,繼續拾階而上,1145抵鞍部,這裡是古道最高點,建有探幽亭,亭前空地中間就是國家三級古蹟的奉憲示禁碑,此碑立於清咸豐元年五月(西元1851),位置已移動過,部份碑文模糊不清。獨坐探幽亭喝水休息,十分愜意。
  奉憲示禁碑↓                                       探幽亭↓
 
不經意抬頭看到面前山頭,以為就是山貂嶺山,登山口就在小土地公廟旁,一看時間充裕,當下決定一探究竟,把今天還沒用到的登山杖打開,直攻三貂嶺山基點!1203進入荒草蔓生的山徑,幾分鐘後,發現,剛才看到的山頭並非三貂嶺山,有些後悔,又遇巨石嶙峋,青苔濕滑,感覺不佳。1216來到一處岔路,直走往三貂嶺大崙(三角點)35分、三貂嶺車站,左岔往三貂嶺山2分鐘,心想:難道三等三角點是在三貂嶺大崙?
  往三貂嶺山↓


     三貂嶺山基點↓
    可以看到五分山大白球↓
往左,1218抵三貂嶺山,沒看到三等三角點,只有一個坎入岩石裡的不明基點。展望欠佳,馬上調頭下山。1234回到鞍部探幽亭,顯然記錯資訊!
探幽亭鞍部有展望,向北,看到瑞芳市區、瑞濱八斗子基隆沿海、基隆嶼、、、,另一邊看到牡丹、雙溪一帶。
     鞍部北端展望↓
    牡丹雙溪方向↓
忽然聽到車聲,102公路離鞍部不遠,繼續往102公路方向下行。


1239102公路22k處,從這裡下切到慶雲宮為金字碑古道尾段,但較少人走這一段,一時沒看到下切的入口,一看指標,往牡丹車站5.5k,曾經看過網友形容走尾段山徑不如踢馬路,看到馬路展望不錯,於是沿著102公路慢慢踢往牡丹車站。啟初還不錯,看到牡丹山、燦光寮山、草山,隨著觀賞角度,變化山形,尤其最近的牡丹山變化最大,體驗了蘇東坡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白雲下最大的山頭是牡丹山↓最遠是草山,中間小尖是燦光寮山
    左邊最尖是牡丹山↓右邊圓頭有建物是草山,草山左邊是燦光寮山↓
102公路經常經過,用走的還是頭一遭。山景與美麗的髮夾彎,降低走柏油路的單調感。經過25k時,就覺的越來越乏味了!
   髮夾彎↓

1355抵牡丹車站,搭上1408電聯車回猴硐,下車經過剛完工啟用不久的猴硐煤礦博物園區,花了20分鐘踢回猴硐國小舊校區上方的金字碑古道口取車回家!
    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有名的侯硐一百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