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新竹古蹟之旅2010.6.2

新竹古蹟之旅2010.6.2
新竹市,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1988~2004間,幾乎每週都會去一次,但卻沒有深入的去走訪。
趁著車輛保養等待時間,獨自搭乘台鐵區間車,到新竹市去晃晃。
一下車,車站本身就是二級古跡,在現存的老車站中,也是屬於長老級的!和台中車站大約是同一時期(1913~1917) 甚至更早於台中站。台中車站於921地震時受損而整修,相形之下,新竹車站更顯蒼老。
據新竹市政府網站介紹:
新竹火車站的設立,可推至1886年台灣建省,當時劉銘傳基於海防,開發與運輸的需要,於1887年向清廷奏准建築台灣鐵路,並於1893年完成基隆至新竹段,新竹車站於此同時設立於枕頭山腳下,也就是現稱為十八尖山下的麗池公園一帶,當時只不過是一棟簡陋的土造車站。日治初期,日鐵道隊有鑒於清朝間所建造的鐵路蜿蜒蛇行,於是修改舊有的路線,並建新竹車站於現址,稱之為新竹停車場,起初只是一幢簡易的木造建築物,直到新鐵路路線通車後,立即著手建造新車站,並於1913年完工,竣工之後稱為新竹驛,便是今日的新竹火車站。
  新竹火車站↓
   台鐵台中車站↓
自車站走出,沿中正路直走,不用5分鐘,就是東門(迎曦門),今天還有一個目標就是位於東門街32號的辛志平校長故居,因此取民族路比較近。安步當車,沒有想像中遠,也僅幾分鐘腳程,很快來到目的地。
辛志平校長故居是為紀念前新竹中學辛志平校長的教育事蹟而指定的古蹟。為一日式木造宿舍,約建於1922年,原為新竹中學校長配屬宿舍,辛校長自1945年來台後,至1985年去世前,均居住於此。
  辛志平校長故居↓


回頭往迎曦門走,從另一個角度看建於1934年的新竹專賣局(東門街59號就在辛校長故居斜對面)
    新竹專賣局↓
沿東門街西行,迎曦門就在不遠處。
新竹城首建於公元1733年,淡水同知徐治民沿著城周種植莿竹圍城,因此古名竹塹,1826年,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便重新勘定地基,1827年興工築牆及城門,建成周圍達860丈,高度15尺,深度16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了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為漢人開墾新竹的過程中,建立一座穩固安全城堡。日治時代因為實施都市計劃,而於1902年拆掉大部分城牆與城樓,只保留了東門城迎曦門。(資料取自新竹市政府網站)
   迎曦門↓


經過1999年重新整理過的東門,更顯活力,護城河裡雖然有養魚,可惜離“乾淨”還有一段距離!可以努力!
  護城河↓
繼續沿護城河往北行,遇中央路左轉,即新竹州市役所,這棟曾經為國民黨新竹黨部所用的日治時期市役所,目前免費開放參觀。
  市役所↓
市役所對面就市新竹州廳,目前是新竹市政府所在,和台中市政府相似,不過台中市政府好像已計劃搬離現址。
  新竹州廳(現在是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大門面對中山路,就好向總統府面對著凱達格蘭大道一般,沿中山路直走,不遠處就是都城隍廟。
新竹都城隍廟,是目前臺灣規模最大而且級別最高的城隍廟。西元1748年時,由新竹任淡水廳同知的曾日瑛主持修建,本來的作用是具有濃厚的官廟性質。後來因百姓信眾日漸增多,才變為一般民眾膜拜的寺廟。清光緒十四年(西元1889年),新竹城隍被晉封為都城隍;清光緒十七年,光緒皇帝更頒賜「金門屏障」匾額。金門指的是台灣全島之意。(資料取自新竹市政府網站)
  廟口小吃↓

到達都城隍廟之前,還可以看到位於大同路中山路口的新竹信用組合這可是台灣最早的信用合作社,建於1934年。
    新竹信用組合↓

離廟口小吃不遠的北門街135~185號,還有幾處的古蹟,這次不及走訪,留待下次再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